第三十七章 变局与机会_王国的建立
笔趣阁 > 王国的建立 > 第三十七章 变局与机会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七章 变局与机会

  章节错误/点此举报点击/收藏到桌面

  第三十七章变局与机会

  科尔卡行省。

  诺曼士兵正在走出要塞。

  战争开始之后,本地的诺曼军队始终盘踞不出,布尔萨行省和尼塔行省纷纷陷入战火,但科尔卡行省却没有遭遇到任何人的进攻。

  对于科尔卡行省来说,作为布尔萨半岛最贫瘠的省份,本来是劣势,可是遇到战乱的时候,劣势却摇身一变,成了当地驻军的优势:科尔卡太穷了,连皇室包税人都懒得接手本地的税务,而是将科尔卡行省的税权折价卖给了当地的驻军首领。

  驻军首领掌握一地的税务大权,对于诺曼皇帝来说,绝对不是一件好事。

  历史上有先例可循,任何外派的将军一旦掌握了驻地的税权,就一定会图谋更多。到了最后,那些将军们会毫无例外地谋求自治权。罗斯诸公国掀起的叛乱之所以难以平定,并不光是罗斯人死战到底,而是当地驻扎的诺曼将领和罗斯贵族勾结的结果。

  科尔卡行省之所以能够被诺曼皇帝放心,主要是因为科尔卡行省对于皇帝来说,既昂贵又无用:当诺曼皇帝的精力花在国内之后,遥远的边境,对皇帝来说就和月亮差不多――知道它在那里,除此之外,就不再有任何关系了。

  诺曼帝国蓬勃向上的时期,每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,都会为帝国添加一大片土地,用来炫耀武力或者增加声望。

  诺曼帝国就在这种不断地扩大过程中,反倒变得越来越保守了。

  在初期,诺曼帝国总能很快消化掉新领土,不论是派驻贵族、安置老兵或者纳入行省体系,帝国总是游刃有余的。可是当扩张超过了极限,即便强盛如同诺曼帝国,也开始感觉吃力不已了。

  数百年前,从诺瓦出发的使者,半个月内就能抵达帝国的边境,皇帝随时能够替换各地的总督;

  两百多年前,帝国在内战中承认了一系列诸侯的自治权力,但是皇帝依然能够控制边境诸侯如使臂膀;

  一百年前,帝国在长达十四年的内战中元气大伤,那之后,所有试图重建官僚体系的皇帝,都会被行刺或者罢黜。

  诸侯们不断地割裂着帝国的完整性,他们只在反对皇帝的时候团结一致,在其他的时候,皇帝提出任何改革,都会被诸侯们否决掉。

  面对罗斯人叛乱这样动摇帝国根基的事情,诸侯们一再否决出兵的决议,帝国枢机的决定被当成儿戏一般。

  皇帝在诸侯们的逼迫下,承认了诸侯们的防御联盟,这个联盟是帝国议会的前身。但是这个议会除了反对皇帝之外,基本没有通过过其他的决议。当然,偶尔当皇帝和教皇作对的时候,这个议会也会批准给皇帝拨款,让皇帝组织军队去攻击教皇的盟友们。毕竟除了少数诸侯之外,大多数人也不喜欢教皇。许多诸侯甚至成立了忠于邦君的教会,将主教任命的权力抓回了手中。

  正是帝国内部的缝隙,让许多异端思想得以在帝国境内萌芽。

  人们提起异端,总会想起一群狂信徒,除了引述经典之外,毫无建树。

  可是帝国境内最早的异端者,却往往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教士。

  这些教士对于教会的腐败痛心疾首,他们成立了一个学派组织,名叫‘本源派’,所谓的本源派,就是回归先知时代的教义本源。对现状忧心忡忡的教士们,试图从先知的经卷中发现古代的光荣道德,并且将教会净化为原始纯朴的形态。本源派出现的时候,时任的教皇甚至公开表示过欢迎。当然,最开始教皇只是将本源派视为打击敌人的手段:本源派的教士们素来声誉良好,一旦他们认定某位大主教腐败不洁,那么教会很有可能取消对大主教的任命,对教皇来说,这是一件很有用的武器,利用得当,教皇就能从容操作下任教皇的人选。

  随着事态的发展,教皇们逐渐发现,成长起来的本源派,却开始动摇教会的权威了。

  本源派的组织松散没有秩序,他们从诞生开始,就带着强烈的‘地方色彩’。

  诺曼北部的本源派,会将当地的习惯法与教会思想结合;

  诺曼南部的本源派,却从海商条例之中找到了先知的福音;

  乌苏拉的本源派大谈古代教会重视契约的风潮;

  罗斯本源派则一本正经地表示,先知是个罗斯人。

  本源派都是非常聪明的人,他们通过各自的解读,很快就和当地的统治者结成了同盟,以便更好地传播教义。

  终于,在六十年前,教会宣布本源派为危险的异端组织。

  本源派公开讨论的时光成为了过去。

  可是本源派只是消失了,却没有被消灭。

  他们继续在各地诸侯、君王的保护下,在帝国内外传播新鲜的思潮。教会甚至没有办法一劳永逸地解决各地的本源派教士们—――本源派在各地的组织消亡之后,以不同的教派形式再度流行开来。

  这些小教派的教义各有不同,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:反对教皇的腐败教会,支持建立本邦的独立教会。

  教皇为了维持威信,不得不一再审判这些该死的异端流派:有些烧死、有些释放、有些关进牢房。

  各地教士虽然不满于教会的专断,但基本上不敢直接否定教皇的权威。

  双方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。

  一切的一切,直到《九十五条纲领》横空出世,平衡被打破了。

  教皇与各地教会之间,就再也没有商量的余地了:要么教皇,要么邦君,二选其一。

  《纲领》的作者被逮捕的时候,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。

  教士的邦君看完了《纲领》之后,惊吓过度,险些阳痿。缓过劲来之后,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跪在地上祷告,“上帝啊,我没有办法做出决定。如果我审判他,那么我所有的子民都会唾弃我,如果我不审判他,那么教会将永远仇视我。请告诉我怎么办吧!”

  邦君为此夙夜忧叹,不知道如何是好。

  第二天,邦君想出了一个好办法,“把他交给皇帝陛下裁决吧!”

  一想到麻烦事情被丢给了皇帝,邦君不由得满面红光,整个人都不再疲软了。

  在邦君的授意下,这件事情被公开宣布了。

  所有的人都知道了《九十五条纲领》、所有的人都知道了教士被押送去了诺瓦、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。

  诺曼皇帝当时正在打猎,回到宫廷之后才知道,一个无比烫手的山芋落在了他的手上。

  皇帝大发雷霆,大骂邦君是个恬不知耻的混蛋、是个没有贵族荣誉的懦夫、是个遇到事情只会推给别人的自私鬼。

  咒骂归咒骂,皇帝还是召开了审判,当然,皇帝拒绝了教皇提议的将教士送到教皇国审判的要求:皇帝知道,教士抵达教皇国的第一天,就会被烧死。

  审判持续了两年,最后皇帝宣布教士有罪,但出于某种原因,皇帝释放了这位教士。

  教皇沮丧之余,带着对皇帝无比的失望,回到了驻地。

  帝国的分裂就此开始了。

  许多邦国开始插手教会事务,教皇指派的主教们被一个个撵回教廷,无数小邦国开始抵制教皇的权威了。

  闹得最凶的时候,教皇一年之内开除了六个诸侯的教籍,没想到,这种威压非但没有阻止新教义的蔓延,而反催生出来了要求颠覆教会的改革派。

  新教义的邦国,好歹还算温和,彻底改革派的教义,则是三句话不离刀兵。

  诺曼信仰终于失去了往日那种世界一体的完整性了:信仰不再以天国、人间作为分界线,而是以国境与要塞作为分割点。彼此相望的三个邦国,很有可能一国是传统教会派,一国是新教义派,另一国则是狂热的彻底改革派。

  教皇曾经一个号令,就能号召狂信徒们源源不断地涌向异教徒的国家,强迫那里的人改宗;

  皇帝曾经操纵教廷开除教籍,就能引得敌对的诸侯国内大乱,最终不得不对皇帝低头;

  教会成员曾经在整片大陆旅行,从最西北的海滩到最东南的沙漠,如同在一国之内,现在,即便在帝国境内旅行,都要事先了解各邦的信仰。

  皇帝希望摆脱教会的影响,是想要整合帝国。没想到,他得到的确实更加支离破碎的国家。

  征服唐土,是诺曼帝国最后的开拓之功了。

  从那之后,帝国的重心就不再放在对外扩张之上了,而是对内小心翼翼地维持帝国的完整和稳定。

  可是西部诸王国,怎么会给帝国这种机会呢?所有的王国,只要有机会,就会和帝国境内的诸侯们结盟,甚至会和选帝侯们结盟,以便影响帝国的事务。

  诺曼皇位有好几次都差点被境外的国王夺走,为了维持皇位,布朗家族已经不再谋求整合帝国了,他们对于诸侯的态度,几乎可以用卑躬屈膝来形容,只要能够选举他们成为皇帝,布朗家族宁愿将皇位之外的一切权力拱手相让。

  伴随着帝国越来越趋于保守,唐土、科尔卡这样的边境,不再被视为帝国的核心利益了。

  即便是乌苏拉人悍然发动的贸易战争,皇帝也不再有奋战到底的意志:帝国在舰队覆灭之后,就草草地承认了失败。

  帝国是一个空空的壳子,只是因为它的体量太大,还没有敌人敢于横挑它的权威罢了。

  只要帝国再失败几次,诺曼帝国就会被周围虎视眈眈的王国变成厮杀的疆场。

  乌苏拉人已经注意到了,罗斯人也注意到了,安息人甚至直接出兵了,西部诸多王国这个时候也在准备着。

  诺曼帝国的丧钟正在敲响。

  这一次安息人对诺曼人的战争,已经让帝国的衰弱一览无余地暴露在世人的面前:从安息人出兵到安息战马抵达尼塔海峡,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,诺曼帝国的反应,却只是虚弱的抗议和一支两千人左右的支援部队抵达了罗斯。

  诺曼帝国再三地催促之下,罗斯诸公国才慢吞吞地武装起来,聚集了五千多士气低落的士兵,麻木地守卫着海峡西侧,只求安息人不要跨海来攻,根本没有一点反击的意思。

  诺曼皇帝所有的精力,都花在继承危机上了。

  诺曼帝国内一片混乱。

  选帝侯对皇位结果不满;帝国议会休会抗议;帝国枢机被诸侯唾弃;篡权者四处起事;教会纷争愈演愈烈。

  没有人想到布尔萨半岛上,数十万诺曼居民正在苦苦等待救援,也没有在乎无数的诺曼居民已经沦为了奴隶。

  如果章白羽知道这一点的话,他会更加大胆地部署计划,可是如今的章白羽,总感觉头顶悬着诺曼人的利剑,稍有不慎,数万诺曼大军就会跨海来攻。

  正是这种忧虑,让章白羽执行了对诺曼人的宽容政策,他甚至要考虑诺曼人的食物供应问题。

  唐人不是很好的统治者,但在布尔萨半岛上,唐人却是最不差的一批。

  布尔萨行省。

  诺曼士兵的动向,已经被章白羽知道了。

  “他们怎么敢这个时候出兵?”章白羽百思不得其解,“我都快把他们忘记了。”

  “此事倒也出奇,怎么也不该发起进攻啊。”乡丞说道,“科尔卡行省的诺曼士兵只有一千人,占领的地方反倒比唐人大上几倍。”

  “那里都是山区。”章白羽说。

  “是的,”乡丞点头回答道,“比托利亚山区还要恶劣。托利亚还有几片草场,科尔卡那边,只有高山深涧。科尔卡的首府,最高处和最低处,竟然相差七百尺,就好像挂在崖壁上的城市一般。”

  “哦?”章白羽好奇地问道,“还有这种奇观。”

  “这倒不稀奇,”乡丞翻开了安息冒险家送给章白羽的见面礼,一本手绘画卷,“在古代的时候,科尔卡地区是安息人的圣山,许多拜火教徒把他们的圣殿修筑在山上,历代的君王不断地出钱进献,石窟越修越多。那里聚集了六七百苦修教徒,最后就汇聚成了一个小镇。诺曼人占领布尔萨半岛的时候,直接征用了修士们的石窟,经营了一百多年,终于有了现在的规模。”

  “有机会很想去看看啊。”章白羽看着佐里亚的绘本,陷入了神往之中。

  周围的几个学者也好奇地翻着绘制各地风物的绘本。

  “莫非校尉想做科尔卡的沙伊么?”陈学者忽然抬头,眼神颇为锐利地看着章白羽。

  “这有什么关系,”章白羽随口答道,“唐军校尉还不是可以去看看。”

  陈学者嘴中啧了一声,皱起眉毛如同八字,一张老脸如同风干的橘皮,“人家都是国王、沙阿沙去那里瞻仰圣迹,区区校尉,也学着别人去那里封禅天神。到时候你去了,提前告诉我一声,我在家里用被子捂住脸,免得别人看见我脸红。”

  “你这老脸就是红透了,谁看得出来。”另外一个学者忍不住说道。

  陈学者说,“话不能这么说,别人看不出来,我也要捂的,让别人觉得我在脸红就好。”

  章白羽合上了画册,“哪有这么多讲究,想去就去了。不过我觉得科尔卡的诺曼兵肯定有所图谋。”

  “校尉什么看法?”乡丞询问道。

  “没有。”章白羽坦诚道,“只是觉得古怪。科尔卡如今自保尚且吃力,又无外援,凭什么敢出兵布尔萨。派人去追踪一下科尔卡的军队,看看他们在干什么。”

  王仲点头,出去安排此事了。

  整个布尔萨半岛的局势,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。

  突然,一个念头出现了。

  还在找王国的建立免费小说?

  网上直接搜索20万本热门小说免费看,,精彩!

  (王国的建立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84200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98420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