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十八章 诏谕_王国的建立
笔趣阁 > 王国的建立 > 第三十八章 诏谕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三十八章 诏谕

  章节错误/点此举报点击/收藏到桌面

  第三十八章诏谕

  “使者。”

  章白羽对于手捧诏谕的男人颇有疑虑地问道。

  都护府的官员、将领们嗡嗡地讨论了起来。

  直到现在,章白羽依旧怀疑这个人的是林中人派来的,就好像他们当时暗自筹划开府一样。

  开都护府之前,章白羽已经有了整合唐人领地的想法,故而林中人提出之后,不论看起来多么草率,章白羽都只做顺水推船之事,并不过问其中种种不合理的细节。

  但是这一次,自称为使者的人,却又不像是林中人带来的。

  这个男人是古河人送来的,并且抵达唐营之后,就献上了几样宝物。

  其中一种是磁针,这种东西,章白羽是知道的,起初并不太过在意,大概觉得是海运所需。

  但是这使者介绍,磁针若是只用来指明南北,那就是暴殄天物。实际上,利用磁针在遥远的唐人故国已经颇为成熟,若是章白羽福奉旨,那么使者将会复原一份父亲教给他的磁针细盘。

  此外,还有一种方术师发明的,后来用于战场的粉末。丹药师总会弄出这些东西,带来唐营的这种粉末,据说是从成百上千种之多的配方之中逐渐遴选出来的。在唐营之中燃放的花火,只是其中之一。

  比起这两件东西,使者最后一份宝物却远远地超出了章白羽的想象。

  故国诏谕。

  这个自称使者的人,从进入唐营开始,就拒绝对章白羽行礼—――大礼自不用说,就连面对平辈之仪都不愿意行。

  看着使者样子,浑身都是旅者的外衣布褂,小腿缠着唐式的米黄色绑腿,脚底踩着皮靴,但靴帮却很低,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的。

  使者在面见章白羽之前,重新盘起了发髻,看起来与唐人并不相似,据使者说,这是故土之髻。

  “故国已非大唐?”章白羽问道。

  “正是。”使者说,“天命虽移,但父母之邦宛然如旧。”

  林中人都紧紧地盯着这个使者,河谷地区的唐人们则有些怒意。

  唐在众人的心中,永远都有一种特殊的意义。说起唐,就能想到唐民百多年前的艰难西行,说起唐,就好像是一片树叶说起了树根一样。

  虽说抵达春申河谷之后,唐人遗民从来都是独立自保。

  艰难开拓,并未奢求故国前来救援。

  故国,永远是祖先之地。

  现在,这个使者却说,唐已经灭亡了,取而代之的,是一个被称为周的崭新朝代。

  可能是使者有意杜撰的,他说这个新朝代并不是直接篡夺唐柄建国的。

  唐是被各地军人瓦解的,在唐的废墟上,建立起来了许许多多的小国,正统的继承者,就有五六个之多,而被承认正朔王朝,大多未曾统治过故土一半。

  黎民极苦,军人暴乱,直到新朝崛起,恢复了唐人故国的旧观,天下才重归一统。

  因为亲眼见过军士们的暴虐,新朝帝王极为打压武人,可惜这这种风气却没有持续下去。

  因为海上涌出了新的敌人,即便太祖极力倡导清平德政、文官教化,却也没有彻底打压民间尚武之风。

  为了应对海上之敌,周人最初颇为被动,禁海之令三年一申、五年一考。

  海上之敌侵略海疆之势愈演愈烈,周人终于开始筹划反击。

  对于海上诸敌,周人一方面筹备水师,迈向大洋,另一方面则广开市舶,以利分之。

  “海上之敌。”

  章白羽最开始以为使者说的是一些海盗,就和北海海盗蹂躏西部诸国一样,但是听见使者谈起‘周人开海市’之后,就发觉不对了。

  “若真如你所说,周人从乱世代唐,那便是幅员万里的大国。征募水师荡平海寇又有何难?怎么还需要开市利诱呢?”

  使者明显犹豫了一下。

  章白羽捕捉到了这个表情变化,他猜测,若这使者是真的,那么这些海贼的身份便颇为可疑,若这使者本来就是假的,那他就是作茧自缚,说些海贼海寇,但却没有想好如何接过下文。

  “海上之敌。”使者说,“乃是前朝诸子封国,并非寻常海贼。”

  都护府众人的讨论声逐渐安静了下来。

  使者抵达唐营两天以来,还是第一次谈起这些海上封国的事。

  唐已经灭亡这个消息,听来令人沮丧,但却巧妙地让使者避开了与都护府的直接冲突。

  毕竟,若是唐法统已经消失,那么都护府承认故国新朝,便少了许多障碍,在名义上也说得通。

  但如果海上尚存唐时封国,情况就不一样了。

  尤其是,如果这些封国至今奉唐为正统,那么都护府在遥远的故国,便依然有需要尽忠的对象。

  此外,作为都护府的唐人,他们很容易就对这些封国产生同情之心—――毕竟都护府与这些封国的情况非常相似。

  钟离家几个学者忍不住连连摇头。

  使者面见章白羽之前,早就经过钟离家和林中诸多学士的层层审问。

  对于唐大乱之后的事情,询问极为详细。

  这些学士经常会突然改变询问的话题,直接谈起前一天说起的一件小事,这个使者都能立刻应答,并且与前一天的回答毫无二致。

  至于那份诏谕,虽然使者不愿意给章白羽之外的人看,并且坦诚这是一份人皮诏谕,并非原件,但却说他记得原件的形制。

  钟离家的学者暗示使者,可以制作一份‘新诏谕’时,却遭到了使者的严词拒绝。

  使者说在他之前,假奉故国前来宣诏的人,绝对不少,如果他也这么做,那便和之前的骗子们没有任何区别。

  陈从哲痛感这个使者的冥顽不宁,告诉他说,既然是奉父亲遗命前来宣诏,那么完成宣诏是最重要的,真伪并不重要。

  只要一心赤诚,又把事情做成,谁会在乎这种事情?

  陈从哲好相劝不行,后面来审问的林中人、都护府官员却没有这般好脸色。

  他们完全像是对待奸细一样,仔细询问使者每一句话。

  这个使者的身世当真离奇――按照他的说法,他甚至不是天使本人,而是天使的次子。

  他的大哥在十年前曾经冒险穿过流沙,想要前往春申,但却惨遭杀害,最后人头被送入了族中。

  之后的十多年的时间里面,天使一直没有任何行动,并且时常对部落中人流露出颓废之意:既不提故国,也不提春申,只说就想安然度过一生。

  天使临终前,容颜枯槁,再无往日一丝神采,但却给了儿子一柄匕首,让剥掉他后背的皮。

  这位献宝人脱掉父亲的衣服时,发现父亲的后背已经刻上了许多字样。

  为父亲刻字的,是另外一个使团幸存成员,那成员早些时候朝着东方三拜之后自尽了。

  献宝人来不及伤悲,就焚毁了父亲的尸体,将父亲的后背皮肤嵌在箭筒之中,整日游猎,蛰伏起来。

  他在暗中等待着机会,最终,当遥远的西部传来春申动荡的消息时,献宝人终于作为控弦之人被强征入伍,被裹挟前往了西部。

  不知过了多久之后,他在森林之中跳下马来,剥开了一块残碑上的青苔,竟看到了熟悉的唐文。

  “胡云不久,唐道必昌。九千唐儿大破贼于此```”

  后来,献宝人打听到了,那片森林,叫做林中郡。

  他立刻逃了。

  随后,献宝人四处游荡,据说见了不少的林中、河谷大族,后来在阻卜郡想办法作为佣兵加入了一队罗斯商团,辗转前往了罗斯。

  两代人,数万里。

  林中人听说这个献宝人曾经与草原唐人混迹一处,不由得厌恶大起。直到这献宝人说他逃出部族后,林中人的脸色才好看一些。

  林中人最开始只称呼他为献宝人,后来便称他为先生,现在,许多林中人已经改口,称呼他为使者乃至天使了。

  尤其是陈从哲,当他再三被使者拒绝之后,真的有些相信这个男人说得都是实话了。

  在引荐这个男人面见章白羽的时候,陈从哲更是各处走动。

  对于那些认定了唐柄转移的人,陈从哲便一五一十地与他们说起使者的话,并且告知他们,即便是经验最丰富的判官,也没办法找出一处疑点;

  对于那些半信半疑的人,陈从哲会告诉他们,这位使者从小并未接受教育,也没有受过礼仪、文制训练,但他说起故土诏谕,却是毫无瑕疵。如果他是个骗子平民,他是不可能见过的诏谕的;

  对于那些丝毫不相信使者身份的人,陈从哲则不谈诏谕真假,只谈诏谕能给都护府带来什么好处。“奉诏即可为王,北伐师出有名。有敢不从者既为逆贼,对那归云女娃,更如釜底抽薪一般。一纸诏谕,抵一万精兵、数十万民意,还有什么犹豫的。”

  经过钟离家的游说,林中人最早表明了态度,他们‘相信’天使的身份。

  接着,是许多河谷唐人,他们现在已经在考虑春申河口以北唐地了。他们都是很聪明的人,自然能够把握其中利害,甚至不等钟离家前来游说,他们就开始表示愿意承认‘新朝使者’。

  归义人这一次很默契地保持了沉默。以阿普保忠为首的军人们主动请命前往西部,肃清乌苏拉残敌。在这种时候,他们最好的态度就是尽忠职守,对于唐国法统的问题,还是少掺和为妙。

  大帐内。

  使者说起海外的诸子封国时,脸上的疑虑不光是章白羽看出来了,林中学者们也是看的分明。

  这些林中人更加理解这个使者的疑虑。

  陈从哲说,“那诸子封国,可是奉唐统么?”

  使者沉默了一会,“父亲说海上最多时,曾建三十余小邦。或亡于土人、或彼此兼并,如今尚余十六邦。奉唐统者十四邦,剩余两邦,一邦开海市、称臣,另一邦只开海市,未称臣。”

  陈从哲说:“请教称臣之邦。”

  这是使者临时说起来的,林中学者们都很紧张,担心这个使者说出什么话激怒满座官员,或者让都护打消称臣念头。

  “父亲未曾详谈,我才智浅薄,多年流亡或许记得不清,只说些我记得分明的。”使者想了一会,“称臣之邦,与诸国不同—――国主本身并非唐皇族田姓,国主姓李。先唐时封庆国,领有一百余岛。”

  此一出,周围的众人立刻喧哗起来。

  陈从哲再度询问,“庆国国君```”

  “他不是国君。”使者立刻打断,“唐时不过邦君,建子国。海上诸邦中,庆邦最弱,地位最低。诸邦祭祀唐主时,庆主不能入太庙,只能侍立于墙外,犹如小臣。大周册封后,我主方赐庆国王之号。”

  “庆国如今奉周祀了?”

  “是的。父亲本来准备出使的便是庆国。庆王有隐疾,无嗣。庆王薨,朝廷在庆王故里搬动李氏一百余口,择其长者继庆国嗣。家父北人,不习舟船,改以他人为使。家父为此抱恨终身,故而在寻找春申遗民时,抛却了性命也要通使,绝不敢再负圣主。”

  章白羽想了一会,“你父亲出使,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。”

  “四十七年。”

  “时间不对。”章白羽摇了摇头,“都快三代人了,我看你的年岁,却也不大。”

  “父亲有故国之思,故土亦有妻室,一开始未曾迎娶部族中女子。到后来,父亲担心通使难以完成,才在部族之中择女子聘娶,希望后人代他完成。”

  “四十七年前便有诸侯国称臣,”章白羽想了想,“以先生忖度,如今诸侯国是何局势?”

  “当然是多半称臣了。”使者好不迟疑地说。

  林中学者们点了点头。

  “何以见得?”

  “诸国各有不同。皇子之国,如兰、芳,为诸侯之长,封王国。陈、洋、丰、英,多由唐先皇嫡子出海所建,封公。余下隋、韩、宁、沛,至于庆、环、弥、石,便是匆匆册封,仓促出海,国制卑贱。唐柄转移,这些封国中,兰芳相争,意欲统帅各国,其余诸侯多有不满。”使者说,“飘零于海上的诸国,从唐者,一面要与圣朝为敌,一面还要侍奉诸侯霸主;从周者,即可获封国王,国王的族人由圣朝护送就国。长此以往,兰芳不论,其余小国,自然纷纷投附圣朝。”

  蒯梓询问:“诸侯若是不从周人,周皇是否会从各国支持大姓取而代之?”

  使者立刻明白,这是在询问他:若是章白羽都护不愿接受故国册封,是否会被周人策动大姓取而代之。

  使者摇了摇头,“圣朝得国极正,乱世之中匡扶社稷,中土之人,沐浴清化,多感于德政。若是支持那海外邦国的贼子代君长自立,对内何以安民?圣朝所念的,已经不是一个法统了,而是一个天下。法统或许抵牾相争,天下之大,同是先民之后,岂有彼此之分。天下有序,圣朝乃是执剑守序之国,岂会为了蝇头小利,坏了天下规矩。”

  “诏谕。”章白羽心中权衡着。

  故国若已成周,春申之地唐人何以自处呢?

  奉周正统,那么都护府如同脱笼之鸟,不再受制于唐地法统之争。然而数百年来,支撑唐民坚持下去,乃至立国春申河上的,不就是对故唐之思么?如今,即便是使者也承认,唐法统尚存,田氏依旧在海上坚持着。

  使者说,诸侯想必已经称臣,那也只是他的猜测罢了。四十多年能发生许多事情。田氏不绝,冥冥之中自有天意。

  那使者竟然如同看穿了章白羽的心思一样,竟然有些无礼地问道,“都护可是还有故唐之思?”他笑道,“我游历春申以北,听闻了许多故事。率部来此立国的,乃是田氏。田氏传三代,驱逐贼寇、建立宗庙,使唐人占尽春申河谷,军威极盛。后有姜氏代田,唐国遂国运不昌,阻卜失地、出云离心、自绝林中之民,招致亡国,理所应当。姜姓不过故国一小族,也敢废主自立。春申以北,不过姜姓伪国。”

  “都护若有故唐之思,更应率部北伐,克定春申唐土。以我所见,都护的故唐之思,绝非为一族一姓,乃是为了唐人遗民,乃是为了中土先祖!唐人、周人,皆是中土之人,同为先民之后,血一样热,字一样写。奉唐,则如海上诸侯小邦,徒遭折辱。奉周,则西境之民,从此尽归都护。”

  “尽归?”蒯梓说,“周朝能派兵来不成?远隔异域,徒以虚衔诱人而已。”

  “若不奉周,”陈从哲说,“虚衔,也是没有的。”

  章白羽又问,“安息与故唐所隔,不过草原、沙洲,缘何未闻周朝只片语?”

  “故国来此有三路,北由草海、中由沙漠、南由大海。家父沿沙漠西行,后被诱入草原遇伏,以至使命不成。中土纷战百余年,边境小邦纷纷自立,所谋不轨。安息人坐断唐货西行之路,又怎会允许故国使节西行?家父曾说,那些沙洲小邦,绝不敢劫掠天朝使团,背后必是安息人指示的。再看海路,故国经海上西行,波涛凶险。须得先南下数月,上岸过冬,再乘风而西,所过数十国。岂有商旅可以远行至此?然而```”

  “然而什么?”章白羽问道。

  “家父曾说,故国与春申道路不通,主要是因为安息横加阻拦。若是安息衰落,道路或许会通畅。再有,海上诸侯纷起之后,开拓之意极强。东洋、南洋之上,诸侯吞并土邦无数。圣朝对海外之事也极为看重。家父说起在朝堂上,时常有臣子觐见,希望派舰队西行,播圣朝威仪于天下。数十年间,若是此议还在,舰队也该成行了。”

  “周人未必会来,”章白羽猜测,“诸侯国,倒是有可能派船西行。”

  “都护为何如此猜测?”

  “大国重农本,小国重财货。海上小邦,非集散天下财货不能富国。所谓的开拓之意,也是求富求强之意。”章白羽说,“若有朝一日,真有诸侯国舰队抵达瑞德,奉唐正朔,不知先生何以自处?”

  使者说,“我当以大周使者身份,奉劝诸侯早日称臣。”

  章白羽说,“大周使者之子么```大周还记得先生么?”

  使者沉默了好一会,“想是记得的。”

  “若是记得,为何四十多年,未见第二批使者寻找先生的父亲呢?”

  “个中缘由,我不能妄自猜测。”

  “诏谕之事,暂且放下吧。”章白羽说,“都护府伏敌四方,不能求虚名而受实祸。”

  “都护竟不奉诏谕?”使者的声音充满沮丧,眼眶发红,“我们走了两代人,才走到这里。”

  “周朝使者,”章白羽改变了称呼,“留在都护府吧。观足下也是豪杰,既为中土之人,自当为胞族效力。”

  使者没有回答,只是失望地看着章白羽。

  “那日,你献的花火,据说还有别等用处?”

  “中土之物,岂会只有虚头。”使者摇着头说,“三年之内,我能让都护再没有攻不破的城,我能让都护府的舰队再没有航不过的海。这两等宝物,多少使者咬了舌头,也没有说给外人听。但比起这诏谕,那两样宝物,又算不得什么了。”

  “时机未到。”陈从哲叹息着劝说使者,“都护也只说暂且不议,也已经承认先生是周朝使者了。”

  使者看了看章白羽,没有行礼,扭头离开了营帐。

  “这周人,究竟是真是假呢?”

  帐内一片议论之声。

  还在找王国的建立免费小说?

  网上直接搜索20万本热门小说免费看,,精彩!

  (王国的建立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84200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98420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