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6章 董仲舒的钦佩,公孙弘的揣测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
笔趣阁 > 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> 第416章 董仲舒的钦佩,公孙弘的揣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416章 董仲舒的钦佩,公孙弘的揣测

  第416章董仲舒的钦佩,公孙弘的揣测

  太学门前。

  数段彩色的丝绸挂在青瓦墙上,迎风飘扬。

  道旁专门安排了十数名仆役模样的人,他们负责迎接事宜,对凑近的文士皆是恭敬行礼。

  其中一人在核验完公孙弘与董仲舒的身份过后,脸上当即挂起笑容,“您二位是公孙博士与董博士吧,随在下来,我们已经帮您安排好了住宿的地方,若是有行李留在客栈里尚未带来的话,只需告知我一声客栈位置与房号,我安排人帮您去取。”

  两人对于这种热情,显然有些不适应,神色略有几分僵硬地点头还礼。

  不过他们跟在那位仆役身后,走进了太学后半部分。

  而太学的占地面积,建筑的精良程度,不用外人分说,单凭肉眼都能看得出来。

  以后陈学长指哪我打哪。

  现在不过身居比两千石的官位,整个大汉恐怕同等俸禄的官员,超过三百人,可就是在这个位置上,斗倒了一位身居大汉前十五的大农令。

  维新侯原来这般刚烈吗?

  为了太学这块地,愿意正面怼上一位实权九卿。

  我们接下来在太学就老实跟着他的安排好了。”

  无论换到哪个时期,这都是相当炸裂的情况。

  而且这些天里,他们都是在客栈内用心复习,很少外出。

  何况人家现在还有一重最直观的身份,就是他们俩的顶头上司,能够决定二人的前途。

  董仲舒从中见到的,乃是陈洛行为中的精神。

  而在考试结束后,更是无法在太学之中逗留,直接就离开了这里。

  “是啊,我家三代皆居住长安,对大大小小的地方熟悉得很,难道还能骗董博士您吗?”那仆役开怀一笑,显然董仲舒表现的反应,让他有了话头。

  如果说与之交恶,便会永无翻身之日,这般说法过于夸张,但是前途受到极大的限制,恐怕就只是对方一句话的事。

  不过听完这段内容,董仲舒和公孙弘的眼中,顿时多出几分震撼。

  而且公孙弘可以从中揣测出一点,那就是陛下对于这位陈学长的重视程度,甚至超过了一位九卿。

  自己刚刚言说的那些内容,可不是随意瞎说的,而是专门的安排,甚至有过提前预演。

  别的不说,这份勇气就足以让人敬佩。

  与修一间屋舍相比,修筑建筑群所需的物资,完全天差地别。

  就拿最基础的木材来举例,支撑一间屋舍的梁柱,外加铺设房顶所用的木板,总共也就只要用到五六棵十年生的树木,一般乡人就是在郊野或者山坡上砍倒,叫上几人一并抬走,不是什么麻烦事。

  想到这里,公孙弘轻咬舌尖,控制住自己的表情维持平静。

  自己头顶这位太学之长,恐怕手段惊人啊。

  感觉自己“忽悠”得不错啊。

  原本自己在进入太学之前,隐约是有着搞事的心,不过见着陈洛居然是如此狠人,瞬间熄灭了这样的心思。

  想必维新侯为了设立并建立这座太学,倾注了不少心血吧。”

  公孙弘率先感慨一句,“这位陈太学,不简单呐。

  可无论是一间间古朴厚重的学舍,抑或是博士所居住的精致住所,无一不在说明太学的建设绝对不是敷衍了事,背后是有人在认认真真做事,才能将它建得如此完善。

  与其事后找补,那不如在这些人刚进太学的时候,就直接来一个“下马威”,让他们对于陈洛的手段与能力有个清晰的认知,不会没事找事,想着去挑战陈洛的权威。

  伴随着这位仆役一路滔滔不绝,公孙弘二人到了住舍。

  公孙弘想到这里,心底不由得对陈洛产生敬畏之意。

  最后就是整体设计。

  绝非临时赶工出来的。

  但要考虑起细节,这就成了一个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。

  首先就是工程材料。

  这次太学招纳进来的博士,都是大汉诸郡的贤才,内心各有各的骄傲。

  要知道他们之前来这里考试的时候,都是在最前面教学区域的考室活动,当时还有不少差役负责警戒巡逻,根本没人能到处乱窜,甚至眼神都不敢乱瞟。

  故而像是现在这般,可以轻松自在地观察这座大汉第一学府,对于二人来说,的确是头一遭。

  而太学正式立项尚未一年,除非陈学长早有想法,提前安排好设计,但陈洛出仕也就是这两年的事,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人设计好整个太学,困难程度,可见一斑。

  即使从逻辑上来看,它似乎没有什么问题。

  其次则是人力调度。

  “有维新侯担任太学之长,董某算是放心了啊。”董仲舒郑重出声,“陈太学不愧是阳夏陈氏出身,这般表现,我这是见着了阳夏文贞侯的影子啊。”

  公孙弘抿了抿嘴,突然间陷入了沉默。

  长安城内的风风雨雨,他们是丝毫没有听闻。

  此事在长安流传的范围并不算特别广。

  “嗐,二位可能有所不知,陈学长为了这块地啊,可是做了件大事的。”这名仆役眼珠子滴溜溜地一转,压低声音,朝两人凑了凑。

  那仆役故作神秘地开口,“董博士,您现在是六百石的官员,在下可是绝不敢得罪您的。但什么级别的官员,又是您不敢得罪的呢?”

  没想到当今皇帝却是选择去惩处大农令,又把这块地拨给太学。

  他侧过头去,讶然问道:“你是说这些屋舍拔地而起,建成不过三月功夫?”

  可公孙弘精于世故,仔细想来,大农令无论任何,都是九卿之一啊,大农令这个职位,在大汉官僚体系中,足以排到前十五的存在。

  其次,刘彻对陈洛确实重视,不过尚且达不到为了陈洛得罪九卿的程度,要知道每位九卿背后都有着朝中某一派系的支持,势力背景深厚,而刘彻之所以对范农令下狠手,是因为他阻碍的是太学的发展,太学背后关系到的可是刘彻未来的改革,这才是刘彻真正的逆鳞。

  背后恐怕有不少故事,外人无法了解吧。

  董仲舒抿了抿嘴,感慨一句,“虽是寒冬,见不着花草,但我看这院内的布局,足以想象得出三月之后,院内万紫千红,争芳斗艳的场景了。

  这是引得公孙弘与董仲舒频频好奇侧头,打量着里面的景象。

  “我们初来乍到,专心向学,可不会想着去冒犯谁。”公孙弘接话,显然,这个问题不能乱答,免得给人留下话柄。

  太学正式立项,也就是这半年来的事情。

  就是三四个月以前吧,陈学长是上书列举了大农令的数条罪状,要知道大农令这可是九卿之一啊,而且……”

  在乡里建一间普通的三合院,大约需要聘请三五个帮工,忙活至少两月。

  从刚才那位带路的仆役口中得知的信息,可以见着这位陈太学要能力有能力,要手段有手段,而且又有着天子的青睐以及阳夏陈氏的背景。

  何等气节。

  现在的太学是肃穆中带有几分清雅,巍峨却又不失意趣。

  总而言之,三四个月的时间里,建成这座太学,绝对可称奇迹。

  毕竟属于朝堂高层斗争,涉及到不少派系,很少有人敢拿出来当茶余饭后的谈资。

  要知道修筑这样的建筑群,至少需要数百人同时动工,若是其中某个环节没有协调妥当的话,那可能就会导致工期极大延误,别说三个月修好,就是拖上个两三年,那都不是没有可能。

  若是得罪了他,显然不是明智的决定。

  “公孙博士说得不错,前来太学担任博士,乃是为传道受业解惑,而且与人争吵互相内耗的。”说完,董仲舒冲公孙弘点了点头,他刚才没想到这层,差点是让大实话脱口而出,不过接收到提醒,便是迅速想好了一套说辞。

  中间的运输成本就飞速提高。

  当然,陈洛这是和大农令作对,才用上如此复杂的手段。

  这位仆役朝他们接着行礼道别后,面带微笑地离开。

  毕竟朝堂上出现激烈的斗争,大部分皇帝都会首先考虑维稳,尤其是一方是九卿,另一方只不过是比两千石的官员,那不拉偏架,选择责罚比两千石的官员,都可以算得上公正了。

  刘彻对维新侯的看重,不言而喻。

  这话一出,惊诧的反倒是董仲舒了。

  这般尊贵的地位、崇高的身份,仅仅用着一腔热血,就能简简单单地将其斗倒斗垮了?

  重返太学大门处,张安扭了扭略有酸痛的脖子,再度等待起下一位报道的新人。

  太学,忠诚!

  董仲舒轻轻点头,表示认可这一说法。

  发展成这样的情况,那么陈洛想要压服他们,进而完全掌控太学,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。

  他思考的方向与董仲舒不同。

  这不仅仅涉及到人力成本,还有调度问题。

  ……

  毫无疑问,陈洛属于大胜特胜。

  简单到了各自房间,安置好行李的公孙弘与董仲舒二人,又聚在门口。

  他俩一个从薛郡薛县来,一个从信都郡广川县来,都是较晚接到求贤令的那批,故而路途遥远,赶到长安前来太学报到的时候,外观已经建成,看不到什么大量施工的痕迹。

  自己虽然没有当过工匠,没有亲手参与过房屋的建设,但是一栋房子的工期,董仲舒还是大概了解的。

  “主君这次交给我的任务,想必我是完美地完成了吧。”他轻声喃喃。

  他这番话,讲述的乃是前段时间,陈洛弹劾那位范农令的事情。

  而且更为关键的一点,他并不是为了个人私利或者派系斗争,去与大农令作对,而是因为公事,因为太学,选择上书弹劾那位范农令。

  何等风骨。

  首先,陈洛上书弹劾那位范农令,并非是独自一人,而是拉上了赵绾以及御史部的一众旧日同僚,靠着人海战术,外加确凿的证据,将范农令给彻底摁死,不得翻身。

  “陈学长是如何做到的?”边上的公孙弘眯了眯眼,用好奇的语气问道。

  若是他们认为陈洛身为太学之长,在治学方面却不如他们,或许会生起倨傲之心,缺少应有的尊敬。

  如果公孙弘在太学这一亩三分地上搞事,恐怕陈洛只需略微出手,毫不费力地就可以让他凄惨退场。

  至于目的,并不复杂。

  与此同时。

  最后,公孙弘推论的结果却完全正确,即是陈洛不能得罪。毕竟陈洛在太学之外要对付一个人,需要借助各方面的势力,这次如果没有郭解前来相助,查出范农令的那些罪状,其实没有那么容易。

  不过那位仆役并非想着挖坑设陷阱,故而他听完二人的回答,是自顾自地往下说道:“在我看来,二位已经算得上是高高在上的大官了,只不过陈学长为了太学这块地,去弹劾的人乃是真正的贵人啊。

  “怎么说?”这个时候,哪怕平日无心八卦的董仲舒,亦是抿嘴发问。

  回味着两人在路上的反应,他嘴角向上扬起。

  他的思路大体上没有出错,不过某些细节的缺失,让推论在总体上存在着些许偏差。

  并不是说三五个帮工花费两个月可以建好一间三合院,那么三五百工匠就可以在两个月内建好百倍占地的太学。

  那仆役倒是捂嘴笑说,“董博士这可就猜错了,这块地儿,半年,不对,别说半年前了,就是四个月前,都是片荒废的集市,而陈学长从拿到这块地,再建成现在这个模样,也就是这三个多月的事情。”

  可换成建筑群的话,起步就是三五百棵,长安城郊是没有这么多可供砍伐的树木,只能从更远的地方运来。

  他现在不过是比两千石的官员,便在陛下心中的份量堪比九卿,简直前途无量,未来只要不犯什么大错,不出意外的话,必然是丞相的有力竞争者。

  靠着宁折不弯的态度,从一位九卿手里夺来了太学用地。

  公孙弘和董仲舒都是聪明人,而非死读书之辈。

  因此路该怎么选,他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84200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98420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