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1.和亲公主53_快穿之春暖
笔趣阁 > 快穿之春暖 > 141.和亲公主53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141.和亲公主53

  回了农庄,正好敢上收黍米水稻,依着收麦子的经验,黍米也很快就收完了,天朗气清,正适合晒米。

  秋米不多,只得两石,这些收成却不用交税赋,属于纯收入。

  可是水稻却得交税粮,两石多一些的稻谷须交三成粮,剩下的都不够一家人吃喝。

  稻米精贵,他们也舍不得吃,都匀出来卖到富贵人家,用得来的银钱买粗粮吃。

  尽管味道不好,却够一家人安然吃到来年。

  所以有时春暖会感慨,现实如此残酷,那些种田文的女主们是如何靠着种地发家致富的,大概是作者君给的金手指太粗了。

  士农工商,尽管农人排在第二位,但实际上,农家甚少出贵子,而他们的生活其至比不上百工家庭。

  地产有限,交过捐税后,也只能把肚子混个半饱。

  皇庄上的农人还好些,交过固定的税赋后便能平安度日,那些乡下的农民却没这般好运,还要时不时的受当地士绅豪强的压榨剥削,生活的更苦一些。

  这是整个社会的形态,春暖无力改变这一点,谁都无力改变。

  她能做的,只是尽自己的微薄之力,将粮食产量提上去。

  重阳节时,庄子上的野菊开了一大片,春暖没事可做,便教蓝翎用菊花酿酒。结果老医正看着有趣,也用春暖库里的药材试着酿了一坛药酒,东西是全放进去了,至于成不成的,就只能看天意了。

  秋天的农庄煞是忙乱,农妇们四处找寻可食用的野菜,采回去捡洗干净,用粗盐渍过压紧按在瓮里,来年青黄不接时可做救急之物食用。

  经霜打过的萝卜白菜味道会更好,当地农人会在霜冻前将菜收回家中,该窖藏窖藏,该腌渍腌渍,便是连菜根等物也舍不得丢弃,洗干净后都压进了菜缸。

  春暖害口时,曾有一个农妇捞了一碗去年腌成的地芹根送她,说此物最解害口,庄子里若有妇人害口,都用这物解了去。

  春暖捡着吃了两根,又咸又酸,味道甚是奇特,有一股怪异的芳香味。吃着味道倒还好,就是纤维太粗,嚼着牙疼。

  她只吃了两根,就被青雀端了下去,再没见过。后来蓝翎说,她们闻着那东西口馋,吃过一根又觉得好吃,能解口淡,一群丫头们你一根她一根的就全吃完了。

  胃口大开这且不说,只是那东西吃多了口渴,然后她们就直喝了一下午凉水,闹的睡觉时一直起夜。

  老医正也说,地芹根有健脾开胃之效,只是性略寒凉,不可多食。由此可见,农人的智慧都。是在生活中摸索出来的。

  地里一干净,也就临近入冬了,庄子上的房子在夏秋住着尚好,一入冬,就显得太过冰冷。

  于是一众人又整理了一些大包小包坛坛罐罐,准备起程回府。

  燕王府的地龙和暖炉都已经烧起来了,一入内室,热气腾腾。这却是热的太过了,容易上火,再说每次进门都要脱衣服出门总要穿衣服,事情锁繁不说,这一冷一热,最容易得病。

  于是把地龙停了,只烧着火炉,屋里只要不冷就行,出门时披一件大氅,进门大氅一脱,温度正正好。

  寻常最不耐冷的人,如今是最不耐热,动辄就热的出了汗,每次散完步,总要换一身衣裳。

  小六怕她体虚所以才多汗,闹着让老医正一日三遍的问诊,查来查去,结果只有一个,春暖没问题,身体好着呢,她总嫌热又爱出汗是因为她肚子里的那个壮小子火气太烈,母子血脉相依,春暖自然也不冷。

  刘嬷嬷怕胎儿过大,到时不好生,就严格控制了春暖的饮食,少食多餐,顺便将活动量加大。

  论理,一天吃五六顿怎么着也该不饿了,可这孩子是个大胃王,春暖总是觉得饿,她一饿,肚子里的孩子就开始扑腾,那叫一个难受。

  好在护卫们从东山捡回一袋子松子,蓝翎用文火炒了后就送到内室,让她在饿的时候垫补一下。

  吃的多了,春暖身上就总带着一股松香气,特别好闻。进宫时,有时会碰到宇文略,他围着春暖打转,鼻子一抽一抽的,在她身上乱闻。

  十四岁的少年郎,个子已和春暖一般高,却低着头到处乱嗅,也是好笑的很。

  颜氏一见小儿子那样,脸色就黑了,这个样子成何体统?

  不用等她开口,小六就先一把揪住他的衣领给提溜开了,这大狗子一般的模样,实在太碍眼了。

  小六近日也忙的很,一时跑工部,将新农具的图纸给他们,让他们多绘一些发到周边的郡县,勒令他们做出来后,不许坐地起价,只以平价卖给农户。

  又往户部跑,他整理好的种植手册也要送到主事手中,让他们尽快找一处试验田,进行试点种植。

  这个事比较难办,京中众臣虽然都知道小六在皇庄种地,但也都以为他是在玩闹,一个从没接触过种地的人,突然说总结出了一套新型种田模式,谁信啊。

  虽然皇庄上报过来了产量数据,他们也只当是倾尽庄子的资源才让这块地有那么高的产量,谁让他是燕王呢,农人自然都要什么都以他优先。

  所以这产出数据他们压根就没放在心上。

  这是关乎国本之事,他们慎重一些也不为过。

  知道跟这群迂子说不通后,小六干脆不说了,直接将农具图纸和册子用牛皮包好,让人给宇文护送去了。

  入冬时,宇文护已攻下大半南明,现在是冬天,南明那儿也不能种地,可明年春天总要开种吧。

  有了这种种地方法,明年的军粮就有了着落。

  军队所到之处,推广起来也更快捷,有了这一助力,想必攻城掠地也更快一些吧。

  “所以你就把你的成果拱手相让了?你不怕你兄长把它置之不用?”次妃问小六。

  小六撇着嘴说:“那你可太小看他了,他那人特鸡贼,看出好处后,恨不得一夜就普及开来,我敢说,今年他所到之处,一定全按我的方法让人种地。这可比我一个人东奔西跑强多了,靠我一个人,得跑到猴年马月啊。”

  次妃哼哼轻笑,这两人见不得又离不了,前些日子她还收到大儿的来信,听闻春暖怀了孩子后,悄眯眯的给起了个名字,让她说给小六听,看他欢喜不欢喜。

  但她瞅着,若是将这名字说出去,小六准得炸毛,还是以后再说吧。

  说起这茬,次妃没猜错,小六早把孩子的大名和小名起好了,宇文护敢抢着起名,他就敢发信函臭骂。

  臭不要脸的,脸咋那么大呢。

  “我听说你明年又要种水稻?你是种地种上瘾了不成?朝中的事情,你好歹看顾着些,阿畴还是太嫩,许多事都让人牵着鼻子走,我又没那么多精力教他。你且先看着他些,这两年朝局复杂,别让人钻了空子。”

  这倒是,宇文畴端方有余灵巧不足,军部那群人度好了他的性格,各种的巧立名目向户部要钱要粮,要来的钱粮先抽出一份子自己留用,然后才能送到军营。

  积少成多,军部已储存了不少钱粮,兵部那群人中饱私囊的亦不少,可宇文畴却一直没发现这个问题。

  贺兰辉大概也存有私心,想和独孤计相分庭抗礼,便对此视而不见,由着兵部不停的向户部索要东西。

  这个事闹不好,就容易把朝臣分成两派,引起朋党之争。

  当初宇文护为制止计相一方独大而定下的策略,陋端初见。

  计相和次妃在朝上相互制衡,兵部另分出来由贺兰辉暂领,宇文畴辅领。而他算漏了人心,贺兰辉的野心被放纵起来,而宇文畴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制衡住他。

  只守着君子之道是统领不了百官的,而宇文畴,走的一直是君子之道。

  小六也晓得轻重,别闹的前线还没平定下来,后方又乱成一锅粥。

  “成吧,改日我叫贺兰大人吃一顿饭,再叫阿畴坐陪,他也该长点心了。”

  风水轮流转,从前一直被人说让长点心的人,如今却叫别人长点心,这心情略爽。

  小六既然这样说,次妃也就放心了。

  小六虽然在常事上往往不靠谱,但在大事上从不含糊,有他盯着,兵部那群人翻不了天。

  正事说完了,就该说说家常了,颜氏这段时间又上窜下跳的给宇文畴相看,一时看上了计相的小孙女,一时又看上拓跋家的女孩,就连贺兰家的女儿都有些意向。

  撒的是非常广,可惜没能捕到一条中意的鱼。

  她光顾着为宇文畴奔忙,却把宇文略扔在一边,任他野生野长。宇文略跟次妃的关系也不如宇文畴那么好,等闲不往次妃那儿去,颜氏这段时间又顾不上管他,他已经闯了几次不大不小的祸事,严老先生为着这事找过颜氏一次,却被颜氏怼了回去。没奈何,严老先生只好找了小六。

  好好的苗子可不能大人一时疏忽就毁了。

  其实依小六看,宇文略这孩子虽然有时不着调了些,但心性却不错,不可能无缘无故的闯祸,肯定还有其他原因。

  其实小六不愿让严老先生教宇文略,一个宇文畴已经被教成了木头脑袋,再把宇文略教成木头,一对儿木头,将来要怎么处事。

  可是这是他不能擅专,总要人家父母同意才行,宇文护不在,颜氏又糊涂,他只好找次妃商量了。

  结果次妃一口决定了。

  “先让他跟着你吧,你来教他。”

  这不是乱点谱么,他自己都是不学无术的咣当货,哪有本事给人教授。

  再说就颜氏那个糊涂蛋,以后可不得烦死他?坚决不要。谁家儿子谁操心去。

  然后次妃就说:“我有一处两千亩耕地的田庄,你教他几年,我就把庄子让你用几年,你看如何?”

  “您这是利诱啊?”

  次妃点头,继续说:“我那庄子背靠大山,前面有条河,水田八百亩,每年都留糯稻种。哦,还有,庄子南边是我的牧场,里面养了近千只绵羊,上百头牛。满意不满意?”

  小六嘿嘿笑着说:“瞅您说的,教养侄儿我当义不容辞,何用这般见外?”然后话头一转又问:“那庄子在哪里?”

  次妃被他狗腿的模样逗的直笑,对他说:“颜氏那里你别管,自有我处置,你只看好略儿让他别过劲儿就行。至于闯祸么,孩子大了免不了要意气一些,咱们能收拾的了的就不算祸事。”

  然后小六就把多动症似的宇文略领回了府里。

  ,精彩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984200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984200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